展览时间
  • 2023年11月15日 - 17日
展会公众号

扫一扫关注长三角
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

展会小程序

线上科交汇

聚焦长三角科交会 深化科创一体化发展

(来源:人民网 )

2019/10/22

9月25日,第二届长三角科技成果交易博览会(简称“科交会”)在上海汽车会展中心举行。当天,嘉定区、苏州市、温州市和芜湖市相关部门签署《深化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长三角科技成果及创新需求发布,成为科交会开幕仪式上的一大亮点。此次科交会,旨在搭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交流平台,打造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创新发展的示范区。

据介绍,本届科交会为期3天,聚焦“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智能化”“精准医疗及高性能医疗设备”“集成电路、智能传感器与智能制造”和“科研创新”等领域,设置汽车创新日、医疗创新日、智造创新日和科研创新日四个主题日,400余家具有行业号召力的企业参展,同期将举办多达40余场专业论坛、路演、大赛、培训等活动。

开幕式当天签署的《深化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将成为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的示范“模板”。嘉定、温州、苏州和芜湖将深入合作,通过“互联网+科技资源”,率先实现科技资源、科技服务的互通互联、合作共享。目前共有1369项服务资源入库,其中上海市596项、温州市420项、昆山市347项、太仓市6项;科技券服务机构为136家,其中上海市56家、温州市39家、昆山市32家、太仓市9家。

构建院地合作顶层设计 按下“纸变钱”的“快捷键”

在实验室里,如果让一项科技成果深锁闺中,那就失去了它本应有的价值。新时代,如何走出让科技“变现”新路子?“嘉定模式”的实践与思考,值得借鉴。

早在2016年,嘉定区与驻区11家科研院所和7所高校共同成立“嘉定区推进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建设联席会议制度”,由嘉定区委书记和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担任联合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联络员会议,具体推动相关工作的开展与落实。联席会议以“项目化”推进院地合作,“平台化”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经过四年的发展,共推动了41个院地合作项目,建立各类平台10余个。由市、区、院所共建上海首个研发与转化功能型平台—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更是在“市场化”与“黑科技”之间闯出了一些“名堂”,联通了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从院地共建成果转化平台,到高校院所自建成果转化平台(孵化平台),再到所、企共建成果产业化公司。嘉定围绕科技成果转化,着力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依托科技资源集聚优势和产业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模式。截止2019年初,驻区高校院所相关企业逾400家。短短几年间,相关企业产值突破百亿元,其中多为高校院所成果在企业的转化与产业化。

打造长三角科技服务共同体 让优质资源成为科创一体化的“催化剂”

在嘉定,政府用心服务科创企业,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解决技术以外的“后顾之忧”。

2018年,嘉定区、苏州市(昆山、太仓)、温州市三地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共用,三地的大型科学仪器设施和研发服务加盟长三角科技双创券服务平台(嘉定)。犹如为三地间的“化学反应”增添了一味“催化剂”,改变正在加速。

科技双创券作为一项具有普惠性特点的创新政策,主要用于支持中小微企业和团队等向科技服务机构购买专业服务。中小企业资产、人员队伍规模较小,创新资源有限,对外部和创新资源依赖性高。通过科技双创券政策,中小企业共享大型科学仪器等创新资源,节省了创新投入资金。

据介绍,自《嘉定区科技双创券实施管理办法》(嘉科〔2018〕)实施以来,嘉定区科委多次与太仓科技局、温州科技局等召开双创券工作推进会,商议双创券政策和科技资源共享等具体事宜。今年4月,嘉定区科委与太仓市科技局在太仓市科创月开幕式上签订了《嘉太“双创券”互通合作框架协议》。

科技双创券服务资源共享数量稳步提升。区科委发布《关于嘉定区科技双创券科技服务机构入库申报的通知》,面向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检验检测机构、公共研发平台等机构广泛征集科技服务项目。目前共有1369项服务资源入库,其中上海市596项、温州市420项、昆山市347项、太仓市6项;科技券服务机构为136家,其中上海市56家、温州市39家、昆山市32家、太仓市9家。自平台运行以来,共有147家企业申领了额度为1470万元的科技双创券,体现了政策的普惠性。

2019年上半年,区科委甄选具有产业技术对接服务能力的市重点实验室、专业技术服务平台、专业技术服务机构,联合中科院上海硅酸盐所、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上海航天电子等多家单位联合开展3场院所开放日活动,组织太仓、嘉定两地约200家企业参加。同时,区科委还结合上海市创新创业大赛等重大赛事活动,在园区、众创空间等广泛开展科技双创券政策培训和宣传推广活动,共举办各类活动5个场次,累计约300余家企业参与,有力提升了政策知晓度。

加快信息化建设 “城市神经元”体系建设初具成效

人脸识别、动态捕捉、智能社区、智能灌溉……仅一年时间,嘉定区与中电科集团共同围绕社会治理共治应用、新一代智能交通、新型数字农业等领域,分别以嘉定镇街道、国际汽车城、华亭镇为三个试点区域,以物联感知应用建设和政务资源整合,构建“城市神经元”。

在三个试点区域内,嘉定镇街道建成覆盖22个小区以及菜场、河道、街面的泛感知设备,设备类型包括摄像头、烟感、电弧、用电监测、水质检测等,设备总量超7000个;国际汽车城区域围绕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开放道路,部署智能交通硬件设备近200个;华亭镇以哈密瓜主题公园、城市超市生产基地为重点,部署温室环境监测、农业气象站、水肥一体机等设备500余个,并围绕霜竹公路农业景观带打造了人流和车流监测等物联感知设施。

大量的“神经元”需要一个强大的“神经网络”作为支撑。目前,嘉定区城域物联专网基础传输网络已初步建成,形成了区、街镇、小区三级联网结构,区级万兆光纤链路、街镇级千兆链路乃至百兆光纤链路数量近百条,基本实现全区各街镇与城运中心的网络互通;同时打通了区公安视频专网平台与区综治视频共享平台的网络对接,可进一步实现与市级平台的资源共享。

嘉定将为“城市神经元网络”的创新示范应用提供“筑梦田”。目前,嘉定区相关部门会同中电科团队,不断细化、打磨各项创新示范应用的业务流程及应用场景。在社会共治方面,打造“爱嘉APP”,实现跨门经营、垃圾暴露、电弧报警、养老服务等多项业务应用;在智能交通方面,基本实现AR实景指挥、区域交通动态协调控制、人车冲突监测、交叉口冲突监测的场景应用,并试点打造了智能网联云控平台;在数字农业方面,以温室监测、水肥一体化应用为核心,打造了开心农场、农业景观带等应用场景。

自去年9月起,嘉定区相关部门与中电科团队共同组建了工作专班,深入调研社会共治、智能交通、数字农业、平安城市、联勤网格及综治应用等领域,编制形成《嘉定区新型城域物联专网总体规划》,确定了新型城域物联专网“Modern嘉定”总体框架,明确了一套神经元体系、一个城市运营管理中心,配合社会共治、数字农业、智能交通三大创新应用的“1+1+3”体系,细化形成了5大领域、13项重点工作任务。


;